“悬壶济世心,妙手回春艺。往来奔波苦,治病救人功。”这是近日张贴在我院门口的一封感谢信上的一句话。
67岁的老人朱某因脑出血入院,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了两次手术后转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又转回我院,经历了“三进三出”,最终好转出院回家。笔者电话连线了患者家属,患者儿子说起这段住院经历,仍十分激动:“最开始住在重症监护室的时候,邓主任也是经常来探望。原先我们家属偶尔也会因为父亲的病情老是不见好转而对医生有所埋怨,但是邓主任和徐医生每次都会用很好的态度耐心解释着父亲的病情。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医生们的尽责。我记得父亲第二次手术更是做到凌晨三点,但是他们毫无怨言,依旧用最专业的服务让家属放心。”
一次住院、一次真诚的沟通、一封感谢信道出了医患之间最可贵的交流与谅解,在医患关系不容乐观的今天,这样朴实真诚的感谢信就像是阴霾的天空出现的一道彩虹,确实让人感动。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秉着这种理解,医患之间多一些真诚的沟通,而不是拼医闹、搞暴力,那是不是就是另一种景象。毕竟,医患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如果医生连生命权都受到威胁,对医学望而却步的恐惧,那最终损害的是患者的利益,也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利益。
笔者有很多朋友是医生,我了解他们的辛苦、无奈和悲愤,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他们常常如惊弓之鸟。他们的恐惧并不是空穴来风,腾讯网转载哈尔滨医大血案的新闻报道后面,竟然有65%的人在网站设置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选择了“高兴”, 这让不是医生的我们不寒而栗,对这冷漠的人性,也产生了恐惧。
“常常会因为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感到懊恼,但当我看到病人治愈出院的那一刻,所有的委屈与无奈又都会烟消云散了。这就是医生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用俗一点的话说是痛并快乐着。”一位年轻的医生无奈地说。
面对这种环境,恰恰需要医护工作者的坚守,坚守什么呢?用一位职业医护人员的技术与操守来坚守这个阵地。医患矛盾一方面有患者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医疗机构的问题。其实大多数患者来医院不是来找事的,是来解决病痛的,只是因为就诊过程中沟通不顺畅,多数人对医院产生曲解,这才有了矛盾与纠纷。我们不能改变所有患者来医院的感受,尤其是他们拖着病躯,排着长队,一场病花掉一个月一大半的薪水,他们百分之一百的病痛也许真的很难理解看过几百个病人而疲惫不堪的医生。这时候医患之间的沟通就尤为重要,这样患者也不觉得苦大仇深,而医生也不会自觉仇深苦大,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谅解就能化解一场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