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清晨,持续下着小雨,冷飕飕的,同仁们像往年一样七点准时按照各自功能组列队上车,行车将近1小时到达目的地。
据说,今年的义诊是历年来医务人员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尽管寒气逼人,但一点都没有阻挡大家的热情。走进硖门中心小学,大老远就能看到早早就等候在指定教室里的乡亲们。这个场景,让人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温暖。我知道,这些,都是发展办和志工们早早就进行的精心安排。
义诊开始了。尽管外面下着很大的雨,但义诊场面依然忙碌有序。你看,引领组的同仁们个个手持着伞站在雨中,脸上洋溢着的是温暖的微笑。他们耐心地引领患者们到各诊间就诊,见到年龄大的或行动不便的老爷爷、老奶奶,还全程搀扶着陪同,这样周而复始在风雨中坚持数个小时,我们科两位年轻护士(杨茹、李晓蓉),鞋子、裤子都湿透了,见状,我赶忙上前询问,是否需要一杯热水暖暖身,只见财务科林世峰风趣地说道:我们虽然身上冷,可内心是火热的,为他们的默默付出、点个大大的赞!
我被安排在药房组,和由药剂科孙季盛主任及李海英护士长负责的26人药房团队并肩作战,尽管忙碌,但感觉非常幸福。看着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娴熟有序的工作,让我长了见识不少。只见他们把药品摆到指定的位置上,娴熟地进行分类,摆到不一会儿工夫,91种药品,全部摆放整齐。我好奇地问了药剂科的同仁,同医院里的药房相比如何,药剂师吕丹及江振平异口同声道:“区别可大了。”
我看了看四周,既没有专门的条码设备和呼叫系统,也没有药品的固定存放位置,等候区还需要有专人的人维护秩序……确实,这里和医院相比条件十分简陋。此时,有人诙谐一笑说:“一切都需要靠手工操作,比如呼叫几乎靠‘吼’,一切从简。至简至美,我看挺好!”
据统计,本次义诊药房共收到了600多张处方,而每张处方都必须经过取号、摆药,经俩人核对才能交到负责药房外围护理人员手上,外围护理人员进行再次核对。但是,由于很多患者都听不懂普通话,而且福鼎方言与当地方言有所区别,因此,每张处方都要经过多次呼叫,才能得到回应。据我暗中观察,每张处方每次呼叫不下3次,最多达到8-10次,他们始终不厌其烦,微笑着,细心、耐心地指导患者每一种药品的用法及用药时间。持续了2个小时,发现他们声音开始嘶哑,我利用业余时间,准备为她们取水润喉,可她们哪有空喝水啊!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一位92岁老奶奶,好像叫李生花,轮到她取药时:一位护士就在她面前询问:“阿婆,您叫李生花吗?”阿婆没回应,护士提高嗓门,再次询问:“阿婆,您叫李生花吗?”阿婆还是没有回应,这时护士意识到,阿婆耳背,凑到阿婆耳根前,用了“洪荒之力”,阿婆才用右手指着自己耳朵,示意听不到。此时阿婆重外孙来到跟前,护士核对后,再次细心、耐心地指导每一种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时间,确认无误后,方放心得把药交到他的手上。周而复始。阿婆起身准备离开的瞬间,紧紧握着护士的手,颤抖的说道:“你们是好人,是活菩萨,感谢你们!”阿婆的话顿时暖在每一位在场人员心中,其实每一次义诊都有很多、很多感动的画面,举不胜举。
义诊持续到下午四时,虽然天空不作美,但义诊场面始终热闹和温馨,感恩所有患者的到来,感恩所有医务人员及慈济师姐、师兄的付出,才有此次义诊的圆满。(十六病区 平安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