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帮助,少一些麻烦;增一点服务,多一分微笑。为了让帮助者出现在每一个地方,让服务者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我院志愿者服务队和慈济志工共同致力于志愿服务,实行导医导诊服务,方便每一位来就诊的病友。
导医导诊服务是我院志愿者服务队和慈济志工活动的固有项目之一,共设有七个点:放射科、B超室、检验科、儿科、胃镜室、门诊大厅和急诊科。而在今年夏天,它也是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项目之一,是新员工融入工作环境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初步切身了解医院医疗环境和医疗文化的开始。陈吓德、朱晓珍及其他同一批报道的新员工都参加了这样的服务活动。新员工们的服务时间为一周。在初步了解我院志愿服务和慈济人文后,新员工们便分组安排,由慈济志工引领,到各个点进行志愿服务。
早上七点半,陈吓德和王平穿好黄色的志工背心来到门诊大厅的填单台处开始今天的导医导诊志愿服务。一位抱着一周岁左右小孩的年轻妈妈行色匆匆地来到填单台前准备填单。陈吓德看她抱着小孩,填写不方便,就主动帮忙填写。这时,一位大伯过来询问注射室的位置,由于注射室的地点位置不突出,王平就带着大伯一同去注射室。他们时不时帮助来院就医的病友填写就诊单,或者给病友指路、带路。工作内容就是如此的单调而又反复,但他们却依旧乐此不疲。
离填单台不远处的取号机旁也站着一位身穿黄色志工背心的女孩。这位女孩时不时接过那些病友的就诊卡或社保卡帮忙刷卡取号。她就是朱晓珍,今年刚到神经内科工作。她的服务项目是在门诊大厅取药处的取号机旁,协助病友刷卡取号。在一整个服务时间里,晓珍都是独自一人站在机器前。这样的工作内容看起来比较枯燥。但是朱晓珍并没有这样的感觉,她说虽然只是简单地帮人刷卡取号,但是可以减少一些病友因不懂如何操作而产生的无措,让病友在每一个环节里都能感受到就诊的便利。对待每一位病友,她都是主动而亲切地接过他们的就诊卡,边演示边讲解如何操作。如果病友是老人家,她则会细心地告诉他们应该去几号窗口拿药,并指明方向。
一周的时间让这些新员工们彼此认识、互相熟悉,让他们在新环境里成为朋友,不会感觉孤单,这也让他们更好地融进新的工作环境里。在整个活动结束的最后一天,新员工会在慈济志工室参加一个简短的分享会,互相谈谈一周的志愿服务感受,或者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分享会上,大家轻松地说笑着,聊着彼此的感受,也说出自己的疑惑,或者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导医导诊活动可以让我更加贴近医院的现有医疗状况。”“一周的导医导诊时间让我深刻体会了一句话‘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们需要有一颗为病人着想的心。’”在门诊服务的陈吓德经过几天的服务后认为门诊的填单台地点真的需要一个特别熟悉方言的志工。因为在填单的时候遇到一些不会讲普通话的病友时,很难准确将病友的方言信息转成文字。如果有一个熟悉方言和普通话的志工的话,就可以保证单子信息的准确性。
导医导诊志愿服务贴近病友身边,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快速有效的志愿服务不仅需要扩大范围,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因此,我院志愿者服务队将这一服务活动作为对外开放的一项暑期实践活动。
今年7月10日到7月12日,就有来自福建医科大学康复治疗专业的大一学生一行14人到我院进行为期3天的暑期实践活动。在与学校老师以及这支学生队伍的负责人商议后,此次活动内容包括2天的导医导诊和1天的病房关怀。活动方式同样是分组安排,由志工引领,以体验来感悟,感悟中获新知。在活动的最后一天,按照惯例依旧有一个分享会。学生冯永鹏分享说:“今天跟着师姑去十四楼和十五楼关怀病友,看到那些虚弱的病人真的是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虽然我听不懂这里的方言,但是能感觉到师姑们真的是用真心去关爱那些病人,相信那边病人更能体会到有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活动启发了我,作为一名医生应该用‘贴心’的态度去医治病人。这是我今后将一直坚信的信念。”
这样的暑期实践活动不仅仅面向高校学生,也欢迎中学生来参加。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由慈济志工方面负责,在报名登记后由慈济方面的负责人统筹安排。我们称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为慈青。慈青中大部分是高中生,特别是一部分高三毕业生在高考结束后,选择参加志愿活动来度过高中里的最后一个暑假。
七月流火,您会选择如何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电风扇、空调可以驱赶身体上的燥热,但是志愿服务可以给您的心灵带来一片清凉,让这片清凉化成一阵清风吹过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让燥热的夏天变得清爽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