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的的刘先生与外科医护人员之间的那些事
镜像一
2019年1月9日,有医护同仁在医院的白衣战士微信群发了一张患者为外科一区吴思懿医师赠送锦旗的照片,更有同仁及时回复了这样的话和几封感谢信:“以前在协和心外科楼下的墙上,经常都是好几封吴思懿医师的感谢信@###,他对病人都是非常好,非常耐心的。”
如此,且跟随本文作者走进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镜像二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天都会发生着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战役,或飞沙走石,或激流暗涌,或惊心动魄,而家住安徽的刘先生在一场意外的伤害中十分不幸地成为了其中一场战役的主角。
刘先生今年46岁,安徽淮南人士,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在福鼎打工多年,2018年11月23日,刘先生因故不小心从高处坠落,遂时鲜血满地,人事不省。
镜像三
这一天中午,外科一区突然接到急诊科电话“一患者从高处坠落,情况极危、急、重,速来!”正在值班的外科住院总章华涛医师、外科吴思懿医师闻讯后火速赶往急诊抢救室,在急诊科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脾破裂大出血,左侧多处肋骨骨折”,病情危重,需要急诊手术!马玮阳主任会诊后建议立刻手术。可患者系外来务工人员,陪同均是同事,无法决定是否手术。医生们深知情况紧急,再耽搁下去,患者可能回天乏术了。在生命面前,医护人员当机立断,一边请患者同事联系远在安徽的亲属,一边上报上级领导授权和同事共同签字,及时给予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把患者送进了手术室。
因为术前考虑患者腹腔大出血,外科医生提前联系了多个科室进行手术配合。记得当时,患者术中的失血量高到达4500ml,且持续出血,以至于血压都监测不到,医生们除了用自体血回输术源源不断地补充患者丢失的血液外,输血科的同仁们也积极调配了红细胞及血浆1500ml及时救急。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出血点,这种未知出血点腹腔中满是鲜血的状况,是多么倒悬之危啊。
此时的手术间氛围已经是惊心动魄,每个参与者都在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战斗着,而向来“心灵手巧、技术高超”的马玮阳主任观察到患者脾脏呈横断性裂开,迅速地找到了脾蒂,将其阻断,成功阻止了进一步大出血。也因为医务人员的精湛医术及各科室紧密配合,这场让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捏了一把汗的手术在经历了两个小时十分钟后顺利结束。
但术后的严密观察也是重中之重。随后的病房抢救室内早已备齐相关用物,等待这个患者——就是本文开头的这位刘先生。
接下来每天的严密生命征监测,白衣天使们协助吴思懿医师对其进行后续治疗。可还是会出现意料之中的事。由于失血过多,术后禁食的不良反应,导致切口愈合不佳,切口的敷料伴有频繁渗液,主管吴思懿医师每天勤跑患者床前,为其换药解决,从而减少二重切口感染。一天后,刘先生的儿子匆匆赶到,对在他父亲身上发生的一切诧异不已,也感动不已。二十多天后,其妻把长期卧床的婆婆托付给亲戚后,火急火燎地从老家一路颠簸辗转赶至福鼎,看到自家的先生这样躺在病床上,瞬间哽咽,泪流不止。更是在听说刘先生在生死关头是如何被医护们一步步从死神手里夺回的故事后而感激不尽,对着每日前来细心查房、换药的吴思懿医师千恩万谢。
经过医护人员细心的救护,刘先生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地好起来,从抢救室迁床至普通病床继续治疗。吴思懿医师依然一如既往地和他的二线医师马玮阳主任一起,每天多次巡视病房,细心地为刘先生检查伤口、换药,每天将他的每个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耐心详实地说与家属听。在日复一日的反复换药过程中,吴医师非但没有一丝的厌弃,还与刘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刘先生也多次庆幸自己的劫后余生,与吴医师的谈笑间宛如亲人一般亲近。考虑到刘先生为外地务工人员,家境不是很好,马玮阳主任和吴思懿医师在想方设法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仔细设计了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医疗费用。此期间,刘先生及其家属的感激和称赞持续不断。
1月9日上午,在外科治疗了一个多月的刘先生终于可以出院了。带着内心的那份感激,他和他的妻子带着一面锦旗找到了正在办公室的吴思懿医师,郑重而又真切地将之交至其手中。由此也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后记:外一的医护人员始终把患者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把患者视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视为自己的亲人,使医患之间没有生分的感觉;而马玮阳主任和吴思懿医师更是把自身的人文修养融入到日常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把“救死扶伤”作为最高目标,把“为患者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医疗。
锦旗虽小,但它不仅代表着患者对医护人员高超技术的认可,见证了医生与患者之间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也由此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感恩并祝福每一位患者!
感恩并祝福刘先生!
医路漫长,我们任重而道远。(七病区 庄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