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话中风
今年的春节可以说是真正在春天里度过。整个桐城花灯高挂,喜庆的氛围相当浓厚。虽然没有很大降雨,整个福鼎市却是雾锁重山。因自然气候的影响,使我院开春之际脑卒中患者就增加不少。邻居的嫂子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因旧观念的影响,在小年时就擅自停用降压药,加上过年时大吃大喝,还小酌了些补酒,过了初一就感觉头昏,肢体略感麻木,可是到了初三就大事不好咯。头昏加重,左侧肢体不仁无力,电话联系社区卫生所的侄孙一检查,不好!血压超过180/100毫米汞柱,左侧肌体活动困难,急忙联系我,立刻送到我院急诊科治疗。CT检查果然是脑卒中了。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是一种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为症状的疾病。脑中风发病急,致病率、伤残率极高。如果说脑中风是人体发生的“强烈地震”,那么小中风就是“震前征兆”。小中风又叫短暂性缺血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症状与脑中风相似。小中风发生前,通常也会有明显的征兆,如突然口齿不清、说话模糊、身体局部麻痹、四肢无力等,这些症状一般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部分患者在发生小中风后1-2周内会发生脑中风。如果能在小中风发生时及时治疗,患者的生命就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及时、有效地治疗小中风,是预防脑中风的关键。
每年的11月下旬到次年的3月下旬,是脑中风的高发时期,因为寒冷使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对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人来说可能诱发中风。健康人体对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如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寒流袭击前后的温差过大,可以迅速产生保护性、适应性调节,而调节机能较弱的人体,则可能会诱发中风。冬季的一些其他因素,如室内空气不净,体力活动减少,加上过春节饮酒、进食过咸、过油,摄入热量过多,体重增加,喜庆佳节有些忌讳服药,或平时服食药物刚好用完,又不爱到医院补上,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也就直接或间接诱发中风,所以改变不良习惯,及时、有效地做好预防措施刻不容缓。
针对新春时节的气候特点,预防中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治疗,逢年过节不可拘泥旧习俗而主动停药,如果备药不足应当及时补上,防止节日期间旧疾“节外生枝”。
2.新春时节要善于调节情绪,学会控制自己,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避免激动、生气、发火,伤己伤人,拜年活动量力而行。
3.摄食物品掌握七分饱,防腻积,尽量少饮酒。居家室温在16-20℃即可,不宜超过20℃。室内还应保持一定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也可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度的锻炼,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4.科学安排生活,早睡早起,早晨醒来,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头部和四肢,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活动上肢,再下床。
5.温水洗漱,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血管的舒缩。洗漱后喝一杯温开水,冲洗胃肠,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通畅血液循环。
6.遭遇相当不能处理的情况发生,及时到医院排除风险,尽可能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李声国)
家庭康复训练恢复脑卒中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脑卒中患者较多出现的一种表现,往往使病人产生与周围人的交际困难,带来种种不便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行为与病体康复。无论医护还是家属都希望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语言功能。然而脑卒中后失语的语言康复训练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持之以恒。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家庭也可在医护适当的指导下,采取相当简单的训练方法,恢复患者的言语功能:
早期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
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理论上容易解说,实际上操作还颇有难度。首先引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为恢复发音作准备。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再做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运动速度,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唇周动作。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磕瓜子、嚼口香糖等动作。这些都是训练发音肌肉的锻炼,能防止舌、咽、喉部肌肉萎缩,对已有语言肌肉萎缩者也有明显康复效果。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
由于患者在患病前已经有一定发音的基础,脑卒中后产生的失语经过前期的相关肌肉训练后,转入口形及声音训练 ,主要是对不能随意支配唇舌发出声音的患者,在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后,教患者通过口形来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纠正发音错误,还可通过复读机将个人发音与正确发音对照纠正,从易到难进行。如字母训练发“a”声,然后学喉音“h、ha”音,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
字词句阅读书写训练
如果患者在单音,单字方面已经完成基本训练,就可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我”、“你”、“在”、“饭”等方面,过到词组“刷牙”、“张口”、“吃饭”等。训练中适当给予提示,如说“上班”,训练者可先说“上”给患者以口型示意,提示其接着说“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上班”,然后再说短句“我在上班”,逐步深入扩展延伸。如模仿写字动作,耐心诱导使之主动说出“写字”,“你在写字”。患者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再进行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应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练习。练习时在字、词之间要有停顿,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训练最好安排在上午进行,开始每次30分钟,以后可延长至1-2小时。
动脉硬化会影响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是康复过程评价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的综合功能评价指标中十分重要的项目之一,直接反映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综合效果。众所周知,大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离不开血液的润养,而血液的营养物质必须通过血管的传输才能发挥作用,同样道理,大脑功能活动过后产生的代谢物又必然要经过血管传输而带出。一旦血管功能出现异常,或血管的管道遭遇结构改变,也必然影响大脑的各项功能,包括认知功能。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旧金山分校的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在线发表在《Stroke》杂志上报告其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2488位基线存在颈动脉硬化的患者(平均年龄74.2岁),前瞻性随访至少9年。动脉硬化通过脉搏波速度(PWV)测定,并根据三分位数进行分析。使用改良迷你精神状态测验,在随访之初和第3、5、8、10年分别测试他们的认知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低PWV组,中PWV组随访9年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40% ,而高PWV组增加59%。该研究证实,严重动脉硬化与认知功能的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中度相关。由此推测,预防动脉硬化的干预措施对延缓认知功能下降可能有效。动脉硬化是亚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评价依据之一,动脉硬化与认知下降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的思维也逐步得到明朗的答复。我国的脑卒中筛查工作在卫生部直接领导下已经有条不紊进行,把颈动脉结构变化作为关键指标,既对跟踪高血压情况变化防范脑卒中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又对大脑认识功能的检测形成脑卒中和脑外伤形成之后观察窗口,让更多患者得到简单而有效的康复指导,同时又有效推进社区的健康教育。
观察步态辨疾伤
步态异常见于许多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可因运动或感觉障碍引起,其特点与病变部位有关。临床上有些典型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具有提示意义,通过望诊即可做出诊断。对一些不典型步态,则可以通过仪器做细致的检查,再经分析综合,对诊断亦有一定的帮助。步态异常临床分型应结合病因。
1.皮质脊髓束病变
(1)痉挛性偏瘫步态:为单侧病变。病侧上肢通常为屈曲、内收姿势,腰部向健侧倾斜,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摆动(代偿髋、膝屈肌及踝背屈肌无力导致的拖脚),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轻症病人只表现下肢拖曳步态。见于脑卒中后遗症等。
(2)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严重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病人双下肢强直内收,伴代偿性躯干运动,行走费力,呈剪刀样步态。常见于脑瘫患儿、脊髓外伤等。
2.失用步态
双侧额叶病变所致,常见于脑积水或进行性痴呆。病人无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但不能自行站立或正常行走,表现步态不稳、不确定和小步伐,脚好像粘到地上,伴明显迟疑(冻结)现象和倾倒。
3.小步态(marchea petit pas)
见于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表现小步、拖曳,起步或转弯缓慢,步态不稳。易误诊为帕金森病步态,但小步态为基底宽。上肢有摆动动作,伴认知障碍、额叶释放症状、假性延髓性麻痹、锥体束征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可资鉴别。但需注意额颞痴呆患者也可合并帕金森病。
4.锥体外系病变
(1)慌张步态:见于晚期帕金森病。行走时躯干弯曲向前,髋、膝和踝部弯曲,起步慢、止步难和转身困难,小步态擦地而行,呈前冲状,易跌倒。上肢协同摆动消失。
(2)肌张力障碍的特征是肢体或躯干姿势异常,可影响运动或导致扭曲、奇异步态。
5.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
(1)小脑蚓部病变导致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规则、笨拙、不稳定和宽基底,转弯困难,不能走直线。见于小脑中线肿瘤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2)小脑半球病变导致步态不稳或粗大的跳跃动作(舞蹈样步态),左右摇晃,向病侧倾斜,视觉可部分纠正,常伴肢体辨距不良。见于小脑病变和多发性硬化等。
6.醉酒步态
见于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步态蹒跚、摇晃和前后倾斜,似欲失去平衡而跌倒,不能通过视觉纠正。与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区别是,醉酒者可在窄基底面上行走短距离并保持平衡,而小脑性共济失调始终为阔基底步态。
7.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见于Friedreich共济失调、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发性硬化、脊髓痨和感觉神经病等。患者闭眼站立不能,摇晃易跌倒,睁眼时视觉可部分代偿(Romberg征);行走时下肢动作沉重,高抬足,重落地,夜间走路或闭眼时加重。
8.跨阈步态
见于腓总神经麻痹、腓骨肌萎缩症和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等。由于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垂足,行走时患肢抬高,如跨门槛样。
9.肌病步态
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由于躯干和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脊柱前凸,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状如鸭步。
10.癔症步态
可表现奇形怪状的步态,下肢肌力虽佳,但不能支撑体重,向各个方向摇摆而似欲跌倒,搀扶行走时步态拖曳,但罕有跌倒致伤者。见于心因性疾病。
此外,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疾病,在行走时可见健腿在前,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步态。还有保护性跛行步态:为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多见于下肢受伤者。